当前,网购已经从一小部分年轻人的尝鲜变成了几乎全体中国人对购物的日常认知。十几年的时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么近年来电商趋势是什么?小编跟伙伴们唠一唠~

电子商务法的实施成为优胜劣汰的催化剂

先说优胜,有优势者、有竞争力者胜出。法律带来的是相对平等的机会。中小商家与大品牌大商家,在资源、资金、人才、管理、品牌上都存在一定差距,那么中小商家与大品牌竞争,可能会用各种手段来缩短差距。各种手段可能也包含了各种违规操作。法律的出台,使得违规操作的成本几何倍数的增加,从而迫使各种违规操作越来越少。最后比拼的是商业真正的综合能力。比拼的结果,便是优胜。优胜明白了,劣汰也就能理解了。
各个电商平台最底层的中小商家,赚着很少的毛利,夹缝中生存,涉及的税金、管理成本、人员成本都会增加,hold不住怎么办?淘汰。不要觉得淘汰就是不好。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规律。被淘汰,说明不适合。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电商)

一切有“人货场”的地方都将逐步数据化、流量化

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是基于大数据的人货场重构。在阿里的商业操作系统里,数据变成了新能源,能驱动业务、推进升级的新能源。
在电商发展的早期阶段,只要把网上没有的商品上传到网上去,就能获取流量,所以多上新、多开店也是曾经非常有效的获取流量的方法。如今,从物以类聚到人以群分,从经营商品到经营客户,商场作为新零售的线下阵地,需要研究消费者动线并数据化。网店作为新零售的线上阵地,以前是直通车引流到单品页让产品卖爆,现在是打广告吸引消费者进入直播间,想办法留住粉丝并持续经营粉丝。
接下来,有人的地方都将流量化,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顾客排队吃饭,排队的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如何吸引这些人转化为你的流量并在后期经营这些人,会成为各行各业挖掘机会的重点。也就是说一切有“人货场”的地方都将逐步数据化、流量化。(电商平台)

从低价高频电商向高价低频电商延伸

梳理多年的电商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商正在经历从低价到向高价延伸的维度递增,而贯穿整个电商进程的关键一环就是产品是标准化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客单价比较低,标准化程度越高的行业,进入电商的时期就越早,具体到行业的话,先是图书,其次是服装、化妆品等,这些行业我们发现它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客单价比较低,消费频次高,不需要太多的决策难度,所以教育成本也就低很多,率先发展也就更容易。再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是3C等产品,这一类产品属于客单价较高,消费决策难度较高,其标准化程度高再加上电商对于消费者多年的市场教育,发展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趋势四
多渠道经营是获取客户的有效途径

最早做电商的草根电商,都不叫“做电商”,而是叫“做淘宝”,可见在早期,淘宝就几乎是等同于电商的。现在,淘宝天猫依然是最大的电商平台,但电商平台已不止是阿里系一支了,还有很多其它的电商平台。多电商平台经营,这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主流的上规模的电商团队都不只是操作一个平台。除了电商平台获取客户外,抖音、今日头条、微博、微信等这些地方也将是商家需要经营的渠道。多渠道经营,意思是根据自己擅长的,到消费者所在的地方去,想办法跟这些人建立链接,形成信任,并影响到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将会是电商的新形态。(电商培训)

内容化是平台的主要方向

这两年,电商领域最火的词就是“内容营销”了。提到内容化,还是先提一下网红电商。2016年网红开始火,那时有颜值的或者能东北二人转式搞笑的都能红;2017年要有一定特色的才艺展示的才能红;2018年要有真正持续产出内容的才能红。特别是走过2018年到了2019年,网红要想变现,拥有持续产出内容的能力是基本能力。所有的品牌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我们之所以能记住一些影视明星,这些人还能持续红,一般都是他们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地反复轮播或者还有新的作品上市。
什么是内容?就好比是明星的影视作品,只有经典的影视作品才能深入人心,影响人们的心智。那么电商的内容化,就是要把产品或者品牌的调性、风格做成专业、好玩、有趣、有灵魂,呈现这些的具体过程就是内容化。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短视频、直播、VR/AR等。大品牌商家应该想办法通过内容让消费者更多维度的喜欢和追随。中小商家也应该重视内容,至少让某一类消费者爱上你,可以很幽默、很搞笑、很好玩、很逗比、很小众、很有才,这些皆内容。